百年风味不打烊:超意兴如何凭一道把子肉俘获山东人的胃?
在山东的城市街头,如果你随便问起“哪家的把子肉最好吃”,很多人的答案会是“超意兴”。从 1993 年开出首家门店到如今拥有 600 家连锁,这家被称作“人均 12 元老百姓饭堂”的快餐品牌,早已在本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。
老字号的起源:从 1912 年“正泰恒”说起
超意兴的渊源始于祖上经营的“正泰恒饭铺”,历经祖孙四代人传承,让“把子肉”在鲁菜中拥有独特地位。肥瘦相间、口味酱香,一碗米饭加上一块把子肉,曾被不少济南人视作“简单又满足”的家常味道。
面对瓶颈:从“小而杂”到“聚焦主打”
在早期拓店的过程中,超意兴也曾遇到许多挑战:SKU 过多、供应链不健全、人才流失严重。直到他们明确“以把子肉为核心,SKU 控制在 20 道以内”的策略,才在本地市场迅速树立起“简单、实惠、好吃”的品牌形象。
平均 12 元:吃得饱也要吃得好
相比西式快餐动辄 30 元左右的人均消费,超意兴始终保持 12 元的价格区间。一块把子肉加上两三份小菜,就能让人吃得饱、吃得好。这种“极致性价比”也吸引了庞大的顾客群体,每天卖出 5 万多块把子肉,一度让门店排起长队。
打造“社区厨房”:免费粥、合伙人制度
在超意兴店内,你能免费喝到玉米粥,为各种口味的菜品“解腻”。此外,他们推出合伙制,让店长、厨师长、技工等都能入股,真正把店当家,也让顾客在就餐时能感受到更贴心、更有人情味的服务。
传承与创新:老味道走向更广阔天地
“快餐看似利润薄、压力大,但往往蕴藏着最大的市场潜力。”张靖之认为,只有真正让老百姓感到亲近与实惠,老字号才会走得更远。基于对把子肉口味与供应链的打磨,超意兴正逐渐迈向省外乃至全国。
在这片土地上,有人念念不忘一碗把子肉的香气;有企业选择不浮夸、不冒进,只用口碑与品质赢得食客。 或许,这才是老字号走过百年岁月后,依旧历久弥新的真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