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二环西路

一块把子肉的百年回响:走进济南超意兴的古法香气
济南老城区,有一道让人直咽口水的朴素美食:一块肉、几根蒲草捆扎,再配上热腾腾的大米捞饭,便能瞬间治愈工作与生活的疲惫。它,就是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的超意兴把子肉。
大明湖畔的传说
“过去济南蒲草多,扎起肉块带着淡淡清香。”第三代传人张延鑫如此解释把子肉如何在泉城落地生根。有人说它来自古时祭祀,有人谈到东汉末年的三国故事。多种传说给这块肉增添了几分传奇,也映射出济南人骨子里的包容与热情。
百年前的掌厨身影
20 世纪初,张延鑫的祖父张书翰于纬十二路创办“正泰恒饭铺”,专做大肉与米饭。几经时代变迁,“正泰恒”一度消失,却在改革开放后重新亮相。之后,长子张超于 1993 年创立“超意兴”,让曾经的老济南味道与现代快餐形式结合,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。
古法烹制的柔情
所谓“肥而不腻、瘦而不柴”,背后是炸、煮、焖等繁琐流程。那炙热的汤汁让豆腐、鸡蛋也沾满醇香,飘散在街头巷尾,几乎成为老济南的一种日常记忆。有人说,外地人来泉城,若没尝过“大米捞饭把子肉”,算不得真到过济南。
家族故事与时代气息
张延鑫回忆起自己 16 岁当学徒的时光:半夜起床剔毛切肉,还得小心火候掌控。一不小心犯错,就难逃祖父的责罚。正是这般艰苦与严谨,才铸就了把子肉的百年风味,也锻造出张家人的坚韧心性。后来在改革开放浪潮中,儿子张超大胆创新,成立餐饮公司,开发出 2 处加工配送中心、百余家连锁店,让这道老味儿遍布济南,甚至辐射外地。
走向更远的未来
随着非遗认定的尘埃落定,“超意兴”也有了更大的梦想:将国外先进管理融入传统技艺,让年轻人也能从“一口肉”中感受到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。或许,不久的将来,我们在世界某个角落也能品尝到这份真挚的古法肉香。